新签约项目128个、协议投资1125.94亿元,成功引进创普斯新能源30万吨硅碳负极材料、深圳研一新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等超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4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46.34 亿元。
加强客流引导,提高运行效率。昭通机场抢抓暑运机遇,推动完善航空网络,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今年1—7月,昭通机场起降航班2642架次,旅客吞吐量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91吨。6月21日,针对即将到来的暑运高峰和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等出行客流叠加的实际压力,昭通机场及时召开了暑运安全运行评估会专题会议,从新航线运行准备、暑运航班时刻、运行保障环境、人员值班备勤、设施设备配备、安保防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开展暑运和新航线开通专题运行评估工作。其中:6月,昭通机场起降航班348架次,旅客吞吐量28000多人次,货邮吞吐量28吨。7月,昭通机场起降航班574架次,旅客吞吐量47000多人次,货邮吞吐量25吨。7月14日,昭通机场起降航班30架次,旅客吞吐量2500多人次,航班架次、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50%、210.28%,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
昭通机场增开值机柜台及安检通道,提高保障标准,紧盯信息沟通、航空公司联系、旅客保障、机位调配、后勤保障及现场维序等各项工作环节,不断提升运行质量和效率。同时,不断完善航线网络布局,补短板、强弱项,极力提升运行保障能力,为昭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航力量。乘势而上,云南将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坚持打赢经济转型攻坚战。
资源导向型工业,重点是解决‘链条问题。这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必须跨越的关口。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上向好,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加快释放,经济转型升级呈现积极态势。李启荣认为,上半年能源以外的工业投资增长18.2%,自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交通投资,成为投资第一大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经济亮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0%,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加快动能转换,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三大经济是加快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核心逻辑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
但不回避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用创造性思维来创造性地抓好今后的工作。未来贵金属集团将通过技术辐射及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和孵化贵金属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发链式效应,夯实贵金属资源产业基础,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色稀贵金属产业。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成绩令人振奋,是我们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底气和基础。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琰表示,省农业农村厅将大力践行三法三化,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围绕1+10+3重点产业,聚焦种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数字农业、农业+旅游六个关键环节,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做强做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强省建设,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表示,将聚焦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月一暗访、双月一调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昭通年内实现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这说明我省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开始,并逐步向好。昭通市有脱贫人口185.07万人,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下半年云南将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快沿边产业园区和国际口岸城市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抓实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集链成群,坚决打赢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
省委书记王宁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在主题教育中悟规律明方向,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发展形势,认真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把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抓紧抓实重点难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资源导向型工业,重点是解决‘链条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稳中向上向好,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消费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加快释放,经济转型升级呈现积极态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夏俊松表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通过推动铁路建设运营、改扩建农村公路等举措积极调整路网结构。
李启荣认为,上半年能源以外的工业投资增长18.2%,自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交通投资,成为投资第一大行业。开局展现新气象,起步彰显新成效。昭通市有脱贫人口185.07万人,是全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全省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昭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承新表示,将聚焦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一月一暗访、双月一调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昭通年内实现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一稳一变经济稳中向上向好,转型升级效果显现从稳字来看,上半年云南经济稳中向上向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2万亿元、增长5.1%,经济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
再从变字来看,我省经济增长动能由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向产业投资转换。但不回避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才能用创造性思维来创造性地抓好今后的工作。
加快动能转换,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加快发展口岸经济、全面振兴园区经济,三大经济是加快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核心逻辑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下,大抓产业、主抓工业的部署深入人心,各州市创造性地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洪维智表示,怒江州将为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添砖加瓦,继续做好山水这篇大文章,加快推进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怒江东岸文旅综合体、独龙文化生态旅游区、松赞山居半山酒店、阿鲁腊卡康滕半山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丰富生态观光、民族文化、康养美食、攀岩溯溪、高端民宿等产品和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响峡谷怒江·养心天堂旅游品牌。聚焦转字跨越关口,坚持打赢经济转型攻坚战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
未来贵金属集团将通过技术辐射及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和孵化贵金属高新技术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着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发链式效应,夯实贵金属资源产业基础,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有色稀贵金属产业。从现实来看,我们正处于政策叠加的机遇期。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云南推进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这是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必须跨越的关口。
这个攻关期,就是经济增长动能由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投资向产业投资转换的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统筹推进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各项工作。
乘势而上,云南将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坚持打赢经济转型攻坚战。同时积极推进交通绿色发展,启动绿美交通百日攻坚行动,通过绿色、低碳的有力探索,全面深入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省工业经济亮出了一份喜人的成绩单——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0%,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启荣分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从去年的4.3%到今年一季度的4.8%,再到今年上半年的5.1%,保持了持续向上向好的恢复态势。
云南是有色金属王国,拥有很好的资源、企业和技术,工业转型升级有基础、有空间。从历史来看,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上半年,产业投资增长20.5%,占全部投资的48.5%,较去年底提高7.9个百分点,连续4个季度规模和增速均保持投资领域第一地位。开新局焕发新气象,云南必将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取得新突破,闯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路子,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云南锡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勇表示,云锡作为全球最大的锡铟行业龙头企业,应当也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率先一步。新旧动能的转换带来了经济转型升级效果的显现,沿着这一路径砥砺前行,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以新能源电池、硅光伏为引领的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60.3%,连续12个月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成为云南经济第四支柱产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促进创业就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绿美乡村。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椿元表示,省级财政将紧盯当前我省产业发展的难题,主动优化财政支出,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的作用,促进重点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寇杰表示,当前,我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有利于全省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
© 1996 - 2019 风行一世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永和